谨代表 Scan Global Logistics
全球首席运营官兼首席商务官
咨询
20 Mar, 2025
几周过去,随着美国新政府上台,我们显然将面临又一个充满不确定性与动荡的年份。事实上,世界已进入"长期危机"状态——地缘政治、气候变化与宏观经济挑战如永无止境的浪潮接踵而至。这些挑战正在全球运输物流业掀起惊涛骇浪。
美国关税政策与地缘政治地震抢占头条
放眼美国新政府,两大主要影响是,美国将实施一系列关税,首先针对中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其次是欧盟国家,此外还将形成新的地缘政治世界秩序,美国和欧洲之间的分歧将进一步加大。
当前美国关税政策瞬息万变,本文将为读者带来最新动态。
在地缘政治舞台,俄乌战争持续牵动全球神经。美国明确要求速战速决,正对乌克兰及欧洲施加外交压力,迫使乌方接受包含俄罗斯保有顿涅茨克、赫尔松、卢甘斯克及扎波罗热四州部分占领区的和平协议。
更值得关注的是,美欧裂痕持续加深,北约第五条集体防御条款的可靠性引发质疑——该条款规定对任一成员国的攻击即视同对所有盟国的攻击。
尽管目前断言美国外交政策转向是权宜之计还是根本性变革为时尚早,但欧洲已祭出8000亿欧元防务计划作为回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直言,此举旨在"重振欧洲防务工业与军事实力,应对全球再武装时代"。
全球贸易格局或将重新洗牌
虽然近岸外包概念自疫情以来热议不断,但实质性进展有限。随着美国关税政策持续加码,这一局面可能被打破。
欧洲汽车巨头Stellantis(标致与菲亚特合并企业)1月23日宣布将向美国业务注资50亿美元,随后其董事长 John Elkmann 与特朗普会晤。此举或引发车企投资潮。
无独有偶,法国航运巨头达飞轮船(CMA-CGM)宣布未来四年将在美国海运经济领域投资200亿美元,称此举将"重塑本土供应链"并创造万个就业岗位。
具体规划包括:旗下美籍航运公司APL(美国总统轮船)船队规模将从10艘扩至30艘。除了提升APL的运力外,达飞轮船还计划在休斯顿、洛杉矶和纽约等多个港口投资港口基础设施。
此外,达飞轮船还将部署5架由美国飞行员执飞的777货机。
美国征收关税的目的是什么?
分析关税政策动因,主要有三:刺激本国消费、吸引跨国投资、服务外交博弈。
但这种策略暗藏风险:进口商品涨价可能推高通胀,触发贸易伙伴报复性关税。中国、加拿大和墨西哥都已宣布提高对美国产品的关税,如果欧盟产品面临关税上调,欧盟也将效仿。
这种逆全球化举措与数十年来的自由贸易潮流背道而驰,引发对"特朗普式衰退"的担忧。
过去几周,全球股市数周来持续下挫,海运空运货量或将随之萎缩。
对全球运输的影响和后果
后续我们将深入解析这些变局对运输物流市场的冲击。近年经验表明,国际贸易环环相扣,即便当前冲击以美国为震中,涟漪效应终将波及全球主要市场与航线。
与往常一样,我们建议您与指定的 SGL 联系人保持密切联系,以便尽可能密切地协调和调整优先发货事宜。
新集装箱联盟正式启航 停航潮回归背景下格局生变
赫伯罗特与马士基组建的"双子星联盟(Gemini Cooperation)"已正式投入运营,初步表现可圈可点,但实现其"90%班期准班率"的雄心目标仍待时间检验。
尽管新联盟组建初期出现航线调整引发的短期阵痛,但整体开局平稳——无论是双子星联盟、以独立航线网络为主的MSC,还是新成立的Premier联盟,均在过渡期保持相对稳定。
在新的联盟架构下,海洋联盟以459万标准箱的运力保持领先地位。马士基与赫伯罗特组建的“双子星”联盟,带来了一个总运力达340万标准箱的新联盟;而地中海航运则选择独立运营,依托其全球最大集装箱船队的规模优势(现有运力510万TEU)构建独立网络
图表来源: https ://www.linkedin.com/pulse/global-container-shipping-alliances-2025-deep-dive-shifting-gabbett-r3kfe/
运价回归常态趋势持续 停航策略难阻跌势
为遏制运价下跌,集装箱航运公司再次启用"停航"工具,宣布未来12周(第12-21周)在亚欧航线上安排21个计划停航,相当于521,265 标准箱。在亚洲至美国的跨太平洋航线(东西海岸合计)上,停航数量为33个航次,相当于593,026 标准箱。
鉴于2025年迄今运价持续走低,这一趋势预计将持续。事实上,船公司部分成功地运用了这些策略,特别是在亚洲至欧洲的主干航线上,第7-11周期间运价基本保持稳定(40尺柜仅下跌52美元,报3,164美元/40尺柜)。但3月13日(周五)发布的最新SCFI指数显示,亚欧航线运价再次大幅下跌480美元/40尺柜,报2,684美元/40尺柜。
在亚洲至美国航线上,停航措施也未能有效维持运价水平,过去5周SCFI指数显示运价累计下跌超过1,500美元/40尺柜。当前美西海岸运价报1,965美元/40尺柜,美东海岸运价报2,977美元/40尺柜。
我们评估当前发展趋势将在短期内持续。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地缘政治格局下,海运市场仍保持高度波动性,航运公司决心不让运价水平进入亏损区间。因此,我们继续建议在舱位保障和运价有效期方面,保持短期与长期策略的适当平衡。
苏伊士运河复航前景不明 美空袭胡塞武装加剧僵局
3月15日(周六),美国总统下令对也门境内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装发动大规模空袭,击毙该组织高级领导人。此次行动预计将在未来数日及数周内持续升级。特朗普总统向伊朗发出强硬警告:“美国将追究你们的全部责任,我们绝不会手软。” [1]
3月16日(周日),伊朗革命卫队总司令 Hossein Salami 通过国家媒体回应称:"胡塞武装是独立决策的军事组织",并警告称:"若敌人将威胁付诸行动,伊朗将采取果断且毁灭性的反击"。[2]
最新局势短期内彻底浇灭了恢复苏伊士运河通航的希望。但分析认为,此举标志着美国对红海局势采取更坚定立场,旨在迫使胡塞武装停止袭击商船。
最新局势短期内彻底浇灭了恢复苏伊士运河通航的希望。但分析认为,此举标志着美国对红海局势采取更坚定立场,旨在迫使胡塞武装停止袭击商船。此次行动需置于更广泛背景下考量:这是特朗普政府1月上任以来在中东最大规模军事行动,也与美国加大对伊朗制裁施压以迫使其重返核谈判桌密切相关。外界担忧,此举可能引发中东局势全面升级,使地区和平前景(包括红海安全)更趋黯淡。值得注意的是,以色列近日重启加沙空袭,导致此前达成的停火协议面临破裂风险,进一步加剧地区紧张。
尽管部分小型船公司已尝试恢复苏伊士运河通行,但大型集装箱航运商仍持谨慎态度。目前,达飞轮船(CMA-CGM)仅维持1条经红海航线,所有主流船公司仍以好望角航线为运营基础,短期内无调整计划。
正如之前所言,恢复苏伊士运河航道将给航运公司网络的重组带来巨大的复杂性。船公司明确表示,船员安全是复航首要前提,但目前尚未达到可保障安全的标准。
关税过山车令全球托运人头疼不已
在美国新政府的主导下,全球贸易被推上了关税过山车。正如最初强调的那样,对全球贸易的中长期影响可能包括通胀水平上升、美国经济衰退导致消费需求放缓、生产近岸化日益受到重视等因素。显而易见的是,短期内,影响将是深远的。各行各业的公司都在争先恐后地为进口到美国的产品制定替代计划,而中国、加拿大、墨西哥以及欧盟(从 4 月份开始)也有可能对美国征收报复性关税,因此目前的局势很有可能演变成一场全球贸易战。
这种局面将改变贸易模式与消费需求,可能导致运价进一步下跌(因船公司面临货量填充压力)。
目前,关税政策的实施与撤销几乎每日变化,以下概览信息可能随时调整。
美国对进口产品的关税措施
加拿大和墨西哥: 2025 年 2 月 1 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对从加拿大和墨西哥进口的所有商品征收 25% 的关税,但加拿大石油和能源出口商品除外,其关税为 10%。这些关税于 2025 年 2 月 4 日生效,依据是《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理由是对贩毒和非法移民的担忧。经过谈判,双方同意推迟一个月,将关税实施日期推迟到 2025 年 3 月 4 日。
3 月 7 日,在宣布对墨西哥和加拿大产品征收 25% 关税 48 小时后,特朗普撤销了这一决定。根据 2020 年《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USMCA),符合条件的商品现在可以免税进入美国,直至 2025 年 4 月 2 日。钾肥(美国农民所需的化肥的主要成分)的进口不在 USMCA 的范围内,将面临 10%的关税,而不是最初提议的 25%。
一位白宫官员表示,美国从墨西哥进口的约 50%的产品和从加拿大进口的 62%的产品仍可能被征收关税。不过,这些数字可能会随着企业根据该命令调整其做法而发生变化。 [3]
《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USMCA)允许符合特定标准的商品在三国之间免关税流通。这些规则要求产品必须完全在北美制造,如果产品包含来自其他国家的部件,则必须经过重大改造。对于某些行业,如汽车制造业,至少 75% 的产品必须来自北美。
中国: 2025 年 3 月 6 日,美国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产品额外征收 10%的关税。这是在 2025 年 2 月 4 日生效的 10%加征关税基础上的进一步加征,使中国进口商品的总关税达到 20%。
全球: 3 月 12 日,美国对从所有国家进口的钢铁和铝征收 25% 的关税。这项措施旨在保护美国的工业,但却加剧了贸易紧张局势。
目前正在考虑在 2025 年 4 月 2 日实施其他关税,可能针对外国农产品和外国制造的汽车。根据美国政府的说法,这些措施是解决贸易不平衡和保护国内产业的更广泛战略的一部分。
此外,美国还计划在 2025 年 4 月 2 日引入对等关税。根据白宫贸易顾问 Peter Navarro 的说法,这种方法将对每个国家实行单一关税率,反映对美国出口产品施加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4]
对美国关税的报复行动
加拿大:作为回应,加拿大于3月12日宣布对价值约298亿加元(约合208亿美元)的美国进口商品征收25%的关税,其中包括钢铁、铝、电脑和体育器材等。这些措施计划分阶段实施,首批征收的关税将立即生效,如果美国继续征收关税,加拿大还将采取更多措施。加拿大政府采取了“一美元对一美元”的政策,将美国征收的关税与加拿大征收的同等关税进行匹配。 [5]
墨西哥:墨西哥此前准备对多种美国商品征收5%至20%的报复性关税,包括猪肉、奶酪、新鲜农产品以及钢铁和铝等某些制成品。然而,随着美国将关税推迟至4月2日并强化对符合《美墨加协定》(USMCA)的商品的监管,墨西哥也推迟了关税。
墨西哥政府强调倾向于对话,但也准备捍卫其国家利益。
中国: 3 月 10 日,中国宣布对部分美国进口商品征收 10%和 15%的额外关税,其中包括肉类、谷物和乳制品等农产品。中国政府还对某些美国实体实施出口限制,表明对美国措施的坚定立场。
欧盟:虽然对欧盟商品征收新关税的具体细节尚未公布,但欧盟强烈反对将任何形式的额外关税作为政治手段。
欧盟最初计划从 4 月 1 日起对价值约 260 亿欧元(280 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征收关税。然而,欧盟(EU)已决定将针对美国的初步反制措施推迟到 4 月中旬。此举旨在为谈判和重新评估目标产品类别提供更多时间[6]。
欧盟贸易委员 Maros Sefcovic 指出,调整这些措施的时间安排,可以同时与欧盟成员国进行磋商,并与美国官员进行进一步讨论。第一套反制措施包括建议对美国波本威士忌征收 50%的关税,美国总统特朗普威胁称,如果实施该措施,将对欧盟葡萄酒和其他酒类产品征收 200%的关税。
包括法国和意大利总理在内的欧盟领导人对贸易争端升级表示担忧。不断升级的贸易紧张局势也引发了企业界和经济学家对跨大西洋经济可能受到干扰的担忧,双向贸易和投资总值约为 9.5 万亿美元。
美国港口可能对中国运营的船只征收费用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 (USTR) 提议对中国海事利益集团征收巨额港口费,以支持美国国内造船业。该提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 对中国运营船只的费用
中远海运等中国船公司每进入美国港口需缴纳100万美元/次,或按船舶净吨位每吨1000美元计费
- 中国制造船舶的费用
无论运营商国籍如何,中国建造船舶的运营商每次进港都可能面临高达150万美元的费用。费用结构根据运营商船队中中国建造船舶的比例分级:
- 中国制造船队比例超过 50%:每次入港收费 100 万美元
- 中国制造船队比例在 25-50%:每艘船 75 万美元
- 中国制造船队比例低于25%:每艘船 50 万美元
此外,从中国船厂订造的船舶计划在未来两年内交付的运营商也可能会产生类似费用。
对于运营 8,000 至 15,000 标准箱范围内船舶的承运商而言,通常每次服务停靠四个美国港口,每次服务的额外成本可能达到约 400 万美元。这相当于每个 40 英尺集装箱增加约 800 美元。对于船舶运力在 4,000 至 5,000 个标准箱之间的航线,如跨大西洋航线和停靠四个港口的航线,费用可能会导致每个标准箱增加约 1,000 美元。
航运公司对这些拟议的费用表示担忧。地中海航运公司首席执行官兼世界航运理事会主席 Søren Toft 警告称,此类措施可能会导致托运人成本上升、港口拥堵,并减少运往美国港口的集装箱服务。他强调需要采取平衡的方法,以避免全球供应链出现重大混乱。 [7]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已就这些提案启动公众意见征询期,截止日期为2025年3月24日。此后,将举行公开听证会,讨论这些措施的潜在实施情况。
巴拿马运河
2025 年 2 月初,美国国务卿马可-鲁比奥访问巴拿马,使局势进一步升级。访问期间,卢比奥敦促巴拿马减少中国对运河的影响,并暗示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美国可能会采取行动。讨论结束后,美国国务院宣布巴拿马同意免除美国政府船只的过境费。然而,穆利诺总统驳斥了这一说法,称其 “不可容忍”,并澄清没有达成这样的协议。
环境挑战使这些外交紧张局势变得更加复杂。最近的干旱再次导致运河水位下降,过境时间放缓,并引发了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更多批评。
航空货运处于轻度动荡状态
农历新年历来是亚洲制造业活动减少的时期,导致航空货运量暂时下降。在此期间,全球货运量下降了 13%,但节后出现反弹,周环比连续增长 3%。值得注意的是,来自亚太地区的货运量在 2 月中旬录得了 15%的周环比反弹,表明其正在迅速复苏。
某些航线在农历新年后出现了明显的需求波动。日本至欧洲航线在二月下旬出现了 19% 的周环比增长,接近今年的峰值水平。此外,韩国(+7%)、越南(+8%)和泰国(+18%)的需求也出现了增长,反映出亚洲市场的多样化复苏。
有关对全球空运市场的更具体的区域影响,请参阅下面的图表。
由于电子商务需求疲软,航空公司正缓慢但稳步地将部分运力从亚洲-美国航线转向亚洲-欧洲航线。我们认为,在 2025 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亚洲以外的主要贸易航线都将拥有充足的运力。因此,我们还认为大多数航线的运价水平将略有下降。然而,同样明显的是,极不稳定的市场条件会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迅速改变动态。
罢工持续困扰德国机场
3 月 11 日星期一,ver.di 工会组织的 24 小时罢工中断了德国 11 个主要机场的运营。罢工影响了约 51 万名乘客,导致约 3400 个航班取消,造成严重的运营延误。
预计未来几个月可能还会发生罢工。
最低限度规则变局
最低限度豁免政策允许价值低于特定门槛的进口商品免关税快速通关。美国现行标准为800美元,此前低于该金额的货件可免关税且简化清关,这一规则被跨境电商广泛采用(尤其适用于中国等制造中心直达消费者的包裹)。
美国政府暂停对中国进口商品的最低限度豁免,引发了人们对中国对美电子商务交易量下降影响的不确定性。近年来,Temu 和 Shein 等中国电商平台的电子商务交易量一直是空运需求的最大驱动力,业内人士正密切关注此举将对需求和可用空运运力造成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墨西哥的最低限度豁免暂停令已暂停,但中国的情况有所不同。美国最初暂停了对中国进口产品的最低限度豁免,但后来暂时恢复了该豁免,以便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有时间开发系统来处理不断增加的货运量。这意味着,目前,来自中国的低价值货物可以继续根据最低限度规则免税进入美国。
海运贸易航线概述
空运贸易航线概述
[1] https://www.reuters.com/world/middle-east/trump-launches-strikes-against-yemens-houthis-warns-iran-2025-03-15/
[2]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5/mar/16/us-says-airstrikes-against-houthis-in-yemen-will-continue-indefinitely
[3] https://www.bbc.com/news/articles/c5y03qleevvo
[4] https://www.reuters.com/world/us/us-reciprocal-tariffs-will-impose-one-rate-per-country-white-house-adviser-says-2025-03-07/
[5] https://www.theguardian.com/us-news/2025/mar/12/canada-tariffs-us
[7] 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trumps-shipbuilding-plan-could-upend-ocean-cargo-industry-companies-warn-2025-03-07/
请注意,我们所提供的所有信息都是尽我们所知,并不代表对实际市场发展的具体指导。
祝您阅读愉快。
全球首席运营官兼首席商务官